5G进入下半场 行业聚焦成功的商业变现
从近日三大运营商发布的三季报以及工信部公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5G市场的扩张已进入到特殊时期。
工信部的统计公报指出,前三季度,我国电信业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逐步下滑。其中,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4840亿元,同比下降1.6%,占电信业务收入的36.8%。此外,前三季度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移动语音业务收入821.9亿元,同比下降3.6%,移动电话去话通话时长完成1.61万亿分钟,同比下降4.8%。
在10月25日召开的爱立信秋季媒体会上,爱立信东北亚区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方迎向媒体记者表示,当前5G发展仍面临两大挑战:商业潜力未充分挖掘、5G网络运营难度较以往更高。在5G网络建设较为领先的区域,运营商在继续网络部署的同时,更加关注如何通过5G网络实现收入增长、提升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
因此,在5G商用进入第六个年头后,市场应聚焦有别于此前2G、3G、4G时的差异化变现路径。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表示,与4G时代不同,5G的新能力,如切片、时延等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有需要,这就要求运营商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与变现方式。
传统业务模式增长乏力
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用户规模,中国移动都位列三大运营商之首,因此,中国移动的业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通信行业的现状。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营收2447亿元,同比下降0.1%。对此,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中国移动业绩增速放缓的原因,很大程度来自在中国移动四块业务(CHBN)中占比最大的C,即个人移动业务,市场受到单位资费下降、手机用户流量DOU增长放缓影响,出现同比负增长。
财报信息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移动的移动ARPU(全称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平均每个用户贡献的通信业务收入)为49.5元,同比下降了3.3%,而这主要受到流量资费下降的影响。
爱立信中国区CTO王浩博直言,5G的商用一举扭转了全球运营商ARPU值逐渐下降的颓势,到今天全球运营商ARPU值相较2020年增长了5%。但如今,5G业务模式正进入同质化的竞争阶段,特别是自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5G先发市场的ARPU值增长放缓或下降,原因是传统按量计费模式走到尽头,同质化竞争导致用户的移动业务收入增长乏力。
在方迎看来,以5G为代表的先进连接技术就是通信领域的新质生产力。不过,眼下来看,尽管5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却仍面临两大挑战:商业潜力未充分挖掘、5G网络运营难度较以往更高。一方面,全球前40大运营商近十年来主营收入平均增长率只有0.3%,5G增收并不显著,且流量经营难度增大,流量增幅趋于平稳。另一方面,5G网络运营难度有所提升,对多样化业务的支持增加了网络的复杂度和运维成本,导致5G网络运营的难度较以往更高。
对此,王浩博提出,要想实现良性循环的重构,关键在于如何促使业务模式升级,并在全新框架下实现用户体验的差异化。差异化涵盖三个层次:首先是基础层面的速率差异,其次是业务捆绑方式的创新,最后是深度的差异化体验。其中,前两者主要体现在网络、应用与用户交互上,最高层次的差异化体验则建立在网络与应用之间深度互动与个性化定制的基础之上。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关键能力包括实现网络的差异化连接,以及将网络能力向开发者全面开放。“爱立信一方面通过可编程网络的构建,助力运营商伙伴打造差异化的连接,同时也正利用超过百万开发者的社区优势,开放网络能力,与运营商伙伴共同推动业务模式的创新升级。”王浩博说。
发展新思路
虽然传统的业务模式增长乏力,但三大运营商的新兴业务却展现出更强的增收能力。
工信部统计通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积极发展IPTV、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前三季度共完成业务收入3252亿元,同比增长9.4%,占电信业务收入的24.7%,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分别同比增长9.4%和61.8%,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
王浩博提出,目前,国内运营商在5G能力变现上表现不错,从财报中可以看到,各家的第二增长曲线,让三大运营商收入增长一直保持比较强劲的态势。他预测道,结合5G-A的能力,未来如新通话、XR、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业务将得到发展。“我们相信,(上述业务)很快会规模化出现在市场上,只要业务模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我相信这方面的优秀案例会很多,而且会迅速铺开。”
此外,方迎还提出,随着5G网络向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持续演进,将进一步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说,高性能可编程网络是5G网络提质升级的一个目标,它就是‘新质网络’。可编程网络依托差异化的连接、AI赋能和意图驱动以及网络能力开放这三大基石,创造并释放‘新质价值’,让网络更灵活、更智能、更开放,从而很好地应对5G面临的两大挑战。”